法律人的温度,从来不止于法庭。当法治精神与公益情怀相遇,便点亮了跨越山海的心灵之灯。近日,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许鹏飞、王讷敏二位高级合伙人以各自独特的公益实践,书写了一场关于责任与担当的动人篇章。
许鹏飞:三盏灯照亮法治与励志之路 从淮北市第一中学孔子雕塑到淮北相山区实验中学,从云南宝山镇到安徽临泉,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许鹏飞律师的公益版图正在不断扩展。不久前捐赠的孔子像,成为他教育公益版图上的第七个坐标。 辞去公职五年来,这位从农家子弟成长为知名律师的公益践行者,已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百万元。2021年,他在家乡黄里村出资十万元成立飞凰助学公益协会,资助社区内考入985、211大学的学子每年一万元学费;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他捐资十万元助力"徽骆驼"物资救援队;2023年,他向云南宣威宝山镇中学捐资十一万元购置电子教学设备;2024年,淮北市黄里小学,捐资十万购买教学电脑器材以及设立奖学金。 许鹏飞将他的公益理念系统化为“点亮三盏灯”的架构。第一盏法治明灯,体现在他始终坚持以专业力量推动法治进步。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他在案件代理中坚持"暗合天道"的准则,既追求法律适用的精准,也注重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盏希望之灯,为偏远地区孩子照亮未来。在云南宝山镇、安徽临泉等地的助学行动中,他不仅捐赠教学设备、设立奖学金,更通过分享个人奋斗经历,激励学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三盏民生之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乡土。2025年春节,他为家乡安装太阳能路灯的举措,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体现了一位法律人对故土的反哺之情。 "坚决做一个胸怀正义的法律人,坚决做一个胸有大爱的法律人",这是许鹏飞始终秉持的人生信条。2025年,已逾不惑的他将这三盏灯最终照亮的道路称为"心路",并计划推动成立法律慈善基金会,将这份公益情怀引向更系统、更可持续的未来。
王讷敏:两年守护,在深山播撒法治种子 当许鹏飞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构建公益体系时,海华永泰另一位高级合伙人王讷敏律师,选择以持续的深耕来践行社会责任。他的云南兰坪之行,是一场跨越2600公里的温暖约定,也是一次法治种子的精心播种。 2025年11月7日,在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共青团兰坪县委员会的支持下,王讷敏再次走进兰坪县城区第三完全小学。这是他对去年承诺的兑现——当时他与浦东新区青年英才营的同学们为该校留守儿童捐赠了爱心校服,今年他带来了280套保暖衣物,继续守护孩子们度过寒冬。 在捐赠仪式上,王讷敏回顾了这段特殊的公益情缘,他鼓励同学们把握今天的时间,创造更好的未来。他表示,知识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力量,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作为法律人,王讷敏的使命远不止于物质援助。捐赠仪式后,他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专题讲座。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到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从校园安全到个人信息保护,他通过生动案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互动环节中,同学们通过具体问题了解了不同年龄段享有的民事权利和需要承担的责任。 专业赋能:法律人社会责任的新维度 从许鹏飞的系统化公益架构,再到王讷敏的持续性深山守望,二位律师以不同方式拓展着法律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边界。 他们的实践印证着当代法律人角色的深刻转变:专业能力正从法庭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在乡村振兴、教育公平等多个维度释放价值。在海华永泰“专业赢得尊重,携手成就理想”的价值观引领下,这种多元化的公益实践正在重新定义法律行业的社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