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核事故发生)
十年前,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受地震和海啸影响,4个核反应堆中的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熔毁,最终造成核泄漏,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此次事故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以来最大的核灾难,属最高等级。
背景2(核污废水产生存储)
核事故处理过程和十年中,持续冷却核反应堆芯的作业用水、流入反应堆的地下水等沾染了放射性核元素的核污水,积攒成巨量核污废水,灌装蓄储封存,已达120万余吨,预计2022年9月达到既有存储设施的在用储存罐的蓄水峰值。
背景3(排海决定引爆)
核事故发生十年后,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在两年后将该污废核水排入大海,引起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排海问题已经不再是日本国家自己的事了,由此引发海洋国际法律问题热议。
一、福岛待排/拟排“核废水”的性质及再认识---“核污废水”
01、“核废水”的前世今生:产生形成过程、成份构成、体量和存放状态
核事故发生后,用于持续冷却核反应堆芯的作业水、流入核反应堆设施的地下水等核废水,沾染了放射性核元素,目前已知和报道披露,主要包括氚、铯134、铯137、碘129、锶90、钴60和碳14等。这类核污废水,目前灌装蓄储,体量已达123万吨之巨。东电公司承认,即使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也不能完全去除放射性物质,其中就包括核废污水中的氚无法有效去除。日本媒体披露,储存罐中多种放射性物质超标,此前东电公司承认这些污废核水不能直接排放,所以才就地修筑陆地蓄水收储设施蓄水罐,灌装封存以防扩散。目前该巨量灌装核污废水大部分仍然存放在福岛核电站陆域土地上,尚没有排放和转移。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两年后排海排放,属待排/拟排放状态。
02、“核废水”的性质(核污废水)
●1.质疑:罐子里存放的是“冷却水”?“废水”?“污水”?“核废水”?“污废核水”还是“核污废水”?
●2.本人认为,罐中盛放的“水”是载体和溶液,不是一般的“废水”,更不是无核泄漏事故发生和放射性污染事件发生时核电站正常运转情况下的“冷却水”;是“污水”---受到核物质污染,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物质的“核水”;也不是一般的“核废水”,而是“核污染废水”---不再利用、需要做无害化处理、作为废物处理的核污染物;是污染物--具有高度危险的“核污染物”---已经脱离了产生源头核电站反应堆后单独存放独立出来,自成类别的高度致害性危险物;是污染源---一旦排放或转移,便成为污染源的“污废核水”、“废污核水”或者“核污废水”。“核污废水”的实质不在水,而是“核”、“核素”;放射性是特征。
●3.巴塞尔公约之上,更高危险级别的“危险废物”。
03、再认识:“核污废水”。
●1.“核污废水”概念---含核素、具有放射性、不再利用、拟/待排放的污水。
●2.“核污废水”的实质是“核”,含“核素”,具有放射性、持久性、不可逆,排放便构成“污染源”,成为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之上的更高危险等级的“放射性高度危险废物”。
二、福岛“核污废水”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01、危险性
●1. 既存状态,已然是“危险废物”之上,属更高级别的“放射性高度危险废物”污染物,系顶级系列“污染源”。
●2. 属于超“禁止”转移之列。
●3. 排放便构成“转移”,再污染!
●4. 排放属于转移转嫁危险,扩散、散播污染,贻害、贻患无穷!
02、危害性:一旦排海便覆水难收!
●1.不可逆!一旦实施排放便不可逆---无法回收!再收集、治理和无害化处理无可能。
●2.高危险致害性;
●3.放射性:生物体内富集,持续性内照射会产生致癌效用;
●4.持久性:降解衰变持续数千年,危害数千年;
●5.衍生性;
●6.代传性。
03、危害性报告及研究
●1.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报告,这些核污废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为
“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有可能损害人类DNA”。高级核专家称,存储水箱中总共可能有多达63.6GBq的碳14。“这些核废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数千年内都将是危险的,并有可能造成基因损害。这些都是必须放弃核废水排海的原因”。
●2.2020年8月,美国权威杂志《科学》刊文称,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储存罐中还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而其中的“氚”备受关注。与其他放射性物质比较,氚的含量最高,而且并不容易被海洋动物核海底沉积物体吸收,但人类很容易吸入这类物质并严重危害吸入者的健康。
●3. 日本东电公司承认,即使经过处理,污水中的氚也无法去除。氚水进入生物体内,经与有机物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氚,当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富集时,会产生持续性内照射危害。氚损伤的长期效应为致癌效用。
●4. 除氚外,核废水中其他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包括碳14、钴60、核锶90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降解,并且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作为人类消费食物链的海洋生物,海产品被食用后会产生代谢传递,这些放射性物质传递到人类身体内,对人类具有潜在危险性。
●5. 德国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机建模显示,一旦排海,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仅在57天内就将扩散至太平洋的大半个区域;仅需三年,美国和加拿大海域就将遭到污染。核污染由点到面,将对广泛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