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事业,是从四十岁开始的。
2005年,年近不惑的扶羽斌放弃了军工事业单位优裕的职位和升迁的机遇,把律师执业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在海华永泰25周年庆典之际,笔者专门走访了这位“追求公平”的高级合伙人律师。
我们的访谈,是从他2003年冬天为自己写的一首小诗开始的:
《自勉》
求知不畏苦寒多,学优则仕成蹉跎。
天高海阔凭飞跃,磨杵砥砺勤补拙。
笼鸡有米安思危?野鹤无粱筹天幄。
问鼎苍穹路难行,顶天立地复求索!
而后,我悉心品味他发自内心的解读,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扶律师追求自己人生真谛的决心:探寻公平—— 一生的课题!
萌芽:公平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辞职下海,成为一名律师?他坦言:这是冥冥之中的必然。
坐在咖啡厅的沙发中,扶羽斌感慨自己从小心中就有一个疑问——公平是什么?还在孩提时代,同龄的小伙伴都埋头读书时,自己的心却总是很容易跳出,听窗外乡邻的骂架、听同学间的争吵、听父母对身边琐事的议论,边听自己边试图理出个一二三四,到底谁对谁错?怎么解决才是公平的?但在当时,头脑中的混沌总是大过自己想要找的答案。
10岁那年,家里和邻居起了纠纷。起因也简单,解放前后几年,祖父祖母在宅基地上一箩一篾一砖一瓦造出了7间房子,围绕四周,还有翠竹和桃李树木,除一大家子居住外,祖父母好心让出一间给同村邻居家居住。住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事情便有了变化,邻居提出房间不够用,要在已有那间房子的后厢地皮上砍除柴草竹木再搭建房屋。祖父母不肯,一来没名目,二来那些长成的一草一木皆有感情,在捉襟见肘的年代,更是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生活来源和生产资料。一家人好言相劝,但邻居不管不顾,最后直接开挖动工,祖母情急之下跳到了挖土的队伍中,坐在地上大喊:“要挖就从我身上挖过去!”但祖母的行为也没有能阻止住邻居。扶羽斌说,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泥土就那么扬起来落在祖母的身上,再扬起来又落下去……落下去的泥土也在扶羽斌的心底不断拷问:到底公平是什么?
探索:公平如何实现?
扶羽斌学的是中文专业,似乎和法律也没有关系。但回头一看,皆有相通之处。
他参加工作就进入了核工业某军工单位工作,从基层员工到宣传干事,再到党委秘书、团委书记、企业宣传部部长,一干就是十一年。当年,他心里也非常坚持“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希望自己学有所成,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能成为影响力更大的人!
上世纪90年代,国企进入新一轮改革阶段,扶羽斌所在的军工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市场进行业务调整,以期待新一轮发展。
当时的领导找扶羽斌谈话:“军工企业的改革开放,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可靠、敢闯市场、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你在单位机关呆了多年,经验也够了,愿不愿去机械厂锻炼锻炼,开发民品项目?“扶羽斌很爽快的答应,先后担任了该机械厂的副厂长、厂长。但没有想到的是,问题接踵而至。经营实体经济,小到一个杯子一张纸一个零件,大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催账讨钱都要操心,更甚者是,企业改制转产后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市场疲软,经济滑坡,加之当时企业掀起的“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热潮,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面临大改革,很多老员工面临着下岗。怎么办?扶羽斌和领导班子彻夜难眠,从工龄、能力等方面考虑良久,最终拿出了一份下岗人员的名单。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公布名单时,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高兴的人会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终于吃了颗定心丸。有意见的人则会在晚上跑到我家房子后面朝我家房顶砸石头!”此时,扶羽斌心里陷入了更大的迷茫——自己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是会有人觉得不公平!公平,到底要如何实现!
还有更难的,他作为厂长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诉讼和法律纠纷,而当时当地很难找到贴心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他开始涉猎法律书籍,要身体力行解决法律问题。他谈到了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件:“市场经济初期,各市场主体的权利界限模糊不清,有一次当地县公安局经侦队闯进工厂,口头宣布我厂正在研制的产品侵犯了当地县办企业的专利权,强令停止研制。我当时就质问他们,是谁派你们来的?你们保护谁的利益?你们这样做合法吗?还有公平可言吗?”
1999年,扶羽斌被单位选送到核工业干校进修学习工商管理,回单位后主要完成了下辖民品企业管理层持股的改制工作。工作变迁、人事历练,让他对墨子的学说有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墨子提出: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人际关系之所以有时会崩溃,制度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实施的障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因为公平问题没有解决。具体到某一件事,没有公平就会有获益者和受损者,公平的差距增大,则会让一方在长时间被打压环境中产生逆反的心理,长此以往,冲突、混乱和矛盾则会激发。所以,“兼爱非攻”才需要提倡。
“但是,做到兼爱非攻,需要的是高风尚啊!”谈到这儿,扶羽斌感慨不已:“要求社会大多数人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良法的制定和好的实施、普遍的遵守,才是守护公平的底线。”也正是看到了这点,原本就有企业法律事务处理经验的扶羽斌萌生了转行做律师的想法——“或许,自己可以通过一个个个案的处理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公平!“
启航:海华十二年!
扶羽斌刚刚来到上海做律师,没有案源、没有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好在上海的法制环境好,法律服务需求也比较大。在湖北省驻沪办的支持下,扶羽斌参与筹建上海市湖北商会的事务性工作,并很快加入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陆续开始为上海市湖北商会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扶羽斌笑着说:“自己刚开始做律师时,总是忘记谈价钱,跟客户说我自己尽职尽责把案件办好,该做的事一定会做到位,怎么付钱的事由客户来定。做到后面,客户大都成为了深交的朋友,我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海华永泰“平等、开放、包容”的合伙人理念,换来了十年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扶羽斌得益于海华永泰这个好的平台,加上之前自己多年公司管理、企业改革资本运作等实务经验,业务拓展很快,也确立了自己的业务方向:公司实务、投资融资、建设工程、公司并购和刑事辩护等领域。
执业多年,扶羽斌承办了了不少案子,写了很多代理词、辩护词,也出具了很多法律意见书。在这个过程中,扶羽斌深感一个律师要有效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须有多种能力——需要透过错综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五光十色惑人的现象,厘清当中的法律逻辑关系,揭示出待决问题的实质,最终纯熟的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在服务过程中,他说时常会回头看着那些沉甸甸的、枯燥的法律文书问自己,律师的意义何在?然后心中总会回到一个关键词:公平——这些项目或案子因为自己的工作有没有最大可能的实现公平。
地球是圆的,或者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再或者说缘分是为事业圆满者准备的。
2015年,扶羽斌来上海执业刚满十年,遇到了当年自己曾为之献出青春的 核工业系统的老领导,老领导非常了解扶羽斌年轻时期的成长,立马提出要其考虑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而担任法律顾问后的第一个棘手的业务,正是企业的改制与员工身份的转换。
不同的时间,相同的事件,但再次处理时,已然是举重若轻。扶羽斌说:“现在企业的经济实力比那时雄厚、员工普遍收入高,加之市场发展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经历过几轮改革,相关的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对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之间关系也越来越成熟。吃透法律、通达人情,这次的改制裁员法律服务,扶羽斌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沮丧,而是给自己打了高分。
展望:公平——一生的课题!
今年是海华永泰成立25周年,扶羽斌是比较早一批加入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回忆过往,记忆犹新的是自己见证了管委会围绕律所发展的每一次头脑风暴,以及后续形成的这种律所不断创新的传统,成就了今天的海华永泰。
作为海华人,扶羽斌很自豪——“海华永泰”是中国首批获准成为“特殊的普通合伙”的律师事务所。经过25年的发展,海华永泰已经迅速成长为享誉上海、立足全国、辐射全球,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综合法律服务机构,国内分所办公室及境外分所办公室已有二十余家。
“平等、开放、包容”是“海华永泰”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办所理念,也是扶羽斌非常认同的理念。合伙人之间的平等权利成就了事务所互利互补的共同发展机制,在名利面前,有的合伙人从来不争,却赢得了大家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他说,随着律所人数的增加,服务领域的扩大,只有不拘一格开门办所、不断创新才是正道。其实这当中也蕴含一个公平之道——新老律师之间机会的平衡、效益的公平化,不同区域分所之间发展的平衡,以及如何设立一种机制,超越于具体某一个所之上、整体来考量律师的发展和协调,也将是海华永泰以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五十而知天命,回想从幼年到现在,自己一直追问的那个公平是什么的问题,似乎也不曾找到最终答案!公平,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公平,则会有怨,必然要起而争之。公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成不好的结果,不公平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样也可能通过维权和争辩化为好事。公平与不公平只是在一念之差,一线之分。这一念和一线,受时代观点和地域风俗习惯的影响,常常变化和换位,这一念和一线,正是我们一生中探索不止的课题。这个过程就好像是自己从一个从原点出发,再回归原点的圆圈,但是从圆圈的轨迹来看,却是盘旋向上永无止境的。正如扶羽斌在2003年写下的《自勉》诗一样:“问鼎苍穹路难行,顶天立地复求索!”最终的答案如何,愿与更多的海华永泰人一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