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EN

浅析青海一新型肺炎患者因隐瞒病情与人群接触被立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2020-02-06 作者:徐俪

一、案情介绍


根据青海省公安厅政治部认证的“青海公安”微信账号(微信号:qhgaxc)发布一则警方通报:


“1月31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全省首起涉疫刑事案件。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湟中县李家山镇汉水沟村村民苟某,长期在武汉务工。近日返宁后,拒不执行西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关于‘重点地区人员须向社区(村)登记备案,并主动居家隔离’的要求,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编造虚假归宁日期信息,对自己已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刻意隐瞒,欺骗调查走访人员,且多次主动与周边人群密切接触。


特别是,苟某有意隐瞒其子与其一同从武汉返宁的事实,其子也多次在外活动,并密切接触人群。目前,苟某和其子已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苟某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青海省西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严重干扰破坏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现苟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采取相关措施,并隔离收治。”


二、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


1、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


第一条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年修正,现行有效)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缓引的刑法当时系指2002年修正版,经比对,现行2017年修正刑法与2002年修正版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条款序号及内容完全一致)


三、浅析


由于青海公安通报的案情信息有限,故本所律师仅从现有的情况作如下简要分析:


在该案中,苟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由于其不特定性,这类犯罪对其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前往往无法预料和控制。因此,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刑法》规定的刑事犯罪中危害极大的一类犯罪,所对应的刑罚也较一般的刑事犯罪更重。


在定罪方面,故意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过失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着明显差异。危害公共安全罪为危险犯,即只要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必造成危害后果即可构成犯罪。但是过失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


所谓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结合该案,根据青海公安的通报,苟某拒不执行当地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关于登记备案并主动居家隔离的要求、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编造虚假归宁日期信息、对自己已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刻意隐瞒、欺骗调查走访人员且多次主动与周边人群密切接触。其行为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公安机关以苟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并无不妥之处。但目前通报的消息仅为公安机关初步侦查信息,最终需以法院认定的事实和罪名为准。


如最终构成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最少要面临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因此,公民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切勿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