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EN

攀登者,破“俭”而出——专访沈阳分所执行主任王俭

2022-11-11

王俭123_画板 1.jpg


晚上10点,结束工作的王俭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选了6张照片,是他带着儿子在赤峰爬沙坡时拍下的。


照片选取同样的视角和背景,一半是天,一半是坡。不同的是,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伴随着摔倒和手脚并用的攀爬中逐渐变小,最后站在蓝天与黄沙的交界处。


“爬坡的时候是最累的,坚持下来就好了啊”,他为照片配上了这样一句话,还加了一个咧嘴笑的表情。喜欢爬山的他,每当在工作中遭遇“爬坡感”时,都喜欢用这句话为自己加油打气。


从与刑警学院的失之交臂,转而攻读医科大学;再到基层公安的历练,辗转进入法院工作;从最为熟悉的刑事案件,转而钻研金融业务,他以破局之智慧塑造自己在金融法律服务赛道上的价值。这背后,既需要有专业能力的深耕,又需要转型后向上攀爬的勇气。



选择之路

“ 律师是一项终身的事业,但与法律结缘,往往是一个偶然的选择 ”



回顾王俭一路走来的蜿蜒轨迹,如今的方向其实早已草蛇灰线般写进了开头。只是,当年那个一心想穿上警服的高三少年还无法想到,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一名律师。


1997年,王俭如愿收到了中国刑警学院的通知书,却因为视力不达标而失之交臂,于是踏入中国医科大学读起法医专业。五年寒窗苦读,与其他医学院校的学生一样几乎“每天枕着教科书”入睡,毕业后,王俭终于进入沈阳某区公安分局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穿上了那身帅气的警服。


那时的王俭不仅要“让尸体开口讲话”,能者多劳的他还经常“客串”其他岗位,他也在这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更专业的法律知识。工作的第四年,他便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在公安系统法律知识竞赛中荣获了三等功。


一条通往法律的道路逐渐显现在王俭的面前。


经过八年公安工作的历练,他带着勃勃野心决定来一次突破——考取法官。


2010年,王俭考入法院。在那里,他没有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刑事案件,而是从公司商事案件开始,逐渐扩展到婚姻家事、民间借贷、人身损害等各类案件,办理的案件量也从最初的年均一百余件到超过三百件。就这样,他一路不间断地学习,在案件中反复打磨自己,从法官助理一步步做到了庭长。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基层法院的工作琐碎辛劳,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法院人的心里。但这些贴近百姓生活的实务积累,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法官工作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理解了公平正义与责任担当。”


当年怀揣警察梦的青涩少年终于蜕变为一名成熟而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但王俭那颗“不安分”的心仍旧在搏动着,他渴望能有一片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去恣意翱翔。



在法院工作了六年后,王俭再次实现了自我的突破,正式成为一名律师。



开合之道

“ 行业内案件处理好,同行业的其他客户会找到你;行业上下游的案件处理好了,产业链上的客户会找到你 ”



初入行时,“前资深法官”王俭也无可避免地遇到新人律师的普遍问题——不知道案源在哪里,对案件所处的行业不了解,与客户沟通不顺畅,甚至都谈不好代理费。


但是,对于乐观又务实的他而言,从没有爬不过去的坡。就拿开拓案源来说,他从没有过焦虑,而是遵循着一个最简单的逻辑, “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一个行业内的案件你处理好了,同行业的其他客户可能就会找到你;行业上下游的案件处理好了,产业链上的其他客户可能就会找到你。”


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办理案件的思维。得益于多年的法医与法官的工作经验,王俭总能够将难案、疑案抽丝剥茧找出最致命的细节,把复杂的案件证据转化成易懂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对象。



王俭曾代理过一起银行客户的案件,虽然标的额并不大,但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原告张先生花了100万元在被告银行购买了一款其代销的私募基金产品,未料一年后亏了一大半。王先生认为这一损失是银行的不当推介所造成,坚持要求银行赔偿损失金额及利息。


这件原本看起来并不大的案子却足以让银行焦头烂额,因为当时在沈阳的类似案件多数都以银行败诉告终,而一旦如此极有可能引发上百人的集体诉讼,对这家银行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打击。


王俭受托后,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逐条审查委托理财合同的合法性,逐步审查银行操作的合规性。当时大数据还没有盛行,王俭团队只能利用公开渠道查找所有能获知的类案裁判信息和司法观点进行比对。但这样还是没能真正触达案件的痛点。


由于案件涉及的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性,光靠文字或口头表述还是缺乏力道,于是王俭想到用图表来说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在投资门槛和适用法律方面的区别,他还特意将案件争议焦点做成思维导图,甚至用电脑现场还原用网银购买理财产品的全流程,让本身错综复杂的细节一目了然。



通过这样高度严谨、专业、细致的分析,最终案件两审及再审均获胜诉,也成功地避免了后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也是这样,王俭逐渐在金融以及后来的建筑工程领域树立起口碑。在他的法律道路上,没有捷径和奥秘,也不喜欢做纸上谈兵的功夫,无论是业务的拓展还是专业的提升,对他而言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精进之心

“ 选择一家律所,就是选择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成就了我在法律道路上的再次突破 ”


办理银行这个案件时正值2017年,也是王俭与团队正式加入海华大家庭的一年。


五年前,一家刚刚落地沈阳的海派律所,对于本地客户而言毕竟是陌生的。然而,王俭很快就用一个“小案子”为自己为海华赢得了银行客户的高度认可,“原来这就是海派律所的精髓,不是一般的专业、细致。”


而在王俭本人看来,归纳起来就是一句“细节决定成败”,一如既往的简洁有力。


正是出于这种对专业和细节的极致追求,王俭在不断向上攀爬的路途中选择与海华永泰并肩为伍。



不仅如此,海华永泰崇尚的包容文化也是令王俭向往的。他至今还记得初识海华时的触动,“海华虽然成立于上海,但是创始合伙人不少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实力,在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家真正具有海派精神和文化的律所。”


也是这样一种文化,成就了王俭在法律道路上的更大突破。但习惯低调的他说:“我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律师,我们律所有太多比我优秀的前辈,只是他们把我推到了前头来。”刚刚当上执行主任,突然面对一百多人的团队时,他开玩笑说“简直两眼一抹黑”,但他依旧用自己简单的人生哲学和“四两拨千斤”的风格带着这支队伍向上攀升。


面对当下充满变数的市场趋势,王俭始终认为,做好团队的“人和性”和“稳定性”才是首要的。他一直在为团队营造“舒服”的工作氛围,也喜欢和大家以兄弟姐妹相称,而非行政职务,这样的风格为原本紧张忙碌的团队带来了难得的松弛感。很多律师因此叫他“佛系领导”,但他的初衷是希望能给予团队律师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帮助他们获得更快的成长,就像海华所给予他的那样。



写在最后


从事法律工作十余年的王俭常谦虚地称自己是“年轻律师”,但就像他无数次从山底出发的时刻一样,每向上一步都在成长,真正年轻的是那颗赤子之心。


“唯有自由与心不可辜负”,这是王俭在微信中的个人签名,仿佛也是他为人生下的注脚,因为有这份“不负”,当他爬过这座坡,一定还会再攀下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