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EN

时光长廊:一图看尽海华永泰25年的前世今生

2020-09-24

《时光长廊》2020版

它的时间主轴不再是熟悉的数字系统

而是我们海华永泰一路所走过的历程

2020年9月24.png

顺势而生于世纪之交扎根立足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被拉开。第二年,律师制度恢复。在随后到来的80年代里,律师行业迎来了第一波国办所发展浪潮。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内市场逐步打开,外资企业入华,资本市场快速崛起。在“遍地黄金”的90年代,律师业务类型逐渐变得多元化,中国律所真正走向市场化,开启了第二波发展浪潮。


在上海这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圣地,经济发展的劲风也悄然形成。1990年4月,浦东被正式批准开发开放。开发启动后,跨国公司、中外金融机构纷纷踏上这片热土,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奇迹般地崛起。

2020年9月243.jpg

顺应着时代之势,1995年,一家名叫“古北”的律师事务所在上海古北的一座小楼里悄然诞生,她就是海派律所“海华永泰”的前身。


生命伊始,古北只有不足5位成员,与当时的大多数律所一样,古北也只做传统的诉讼业务。1996年,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颁布,之后的几年里,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迎来爆发期。外界的熙熙攘攘似乎没有影响冲劲儿满满的古北,她按照自己的速率,稳健地迈过20世纪的尾声,在新世纪扎根立足。

2020年9月241.jpg2020年9月241.jpg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未来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上行之路。第二年,颜学海接任古北律师事务所主任,组建新的律师团队。他首先将“古北”变更为更有深意的“海华永泰”(Hiways),以迎接全新的时代。“海”,意喻海阔纳百川,广纳贤才;“华”,意喻腹有诗书气自华,精耕专业;“永泰”,意喻助力依法治国,实现民安国泰!海华永泰的英文名字“HIWAYS”谐音海华,意为“高屋建瓴,持久恒远”,即指出最好的解决路径。


2002年,也是海华永泰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她决定根植于都市的发展步伐,确定以房地产、投融资和公司商事为业务重点,实现重大突破和转折。同年,海华永泰也将办公场所从古北迁入经济更为活跃的浦东新区。

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市场不断扩大,法律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中国律所又迎来了一个强劲风口。这一次,羽翼渐丰的海华永泰迎风直上,迅速在房地产、投融资和公司商事领域打出了专业品牌影响力,成为一家中等规模的精品律所。


对于发展之势渐起的海华永泰来说,人才储备量是决定她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由此海华永泰制定了一系列青年律师培养战略,大规模吸纳专业人才。除颜学海外,后期成为管委会成员的几位高级合伙人也大多在这一时期相继进入海华永泰。


在精耕专业之余,如何提高律所的凝聚力?海华永泰管理层提出以党建促所建,并很快将理念付诸行动。2003年,海华永泰与党建“结缘”,并于同年成立了海华永泰党支部,十多年来,海华永泰始终把党建作为推动律所发展的政治保障,所建党建深度融合,以党建“领航”,推动律所快速发展。


彻底蜕变纵横全国

2020年9月242.jpg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律所的合并浪潮开始涌现,改革之风日渐强盛。2007年,《律师法》经历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修改,国办所、合作所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年,海华永泰也经历了彻底的“蜕变”。


顺应潮流,海华永泰改制为普通合伙制律所。律所改制的八年间,海华永泰牢牢把握两个方向:在既定的业务发展大方向下精耕细作,同时搭建并完善律所管理体制与框架。


随着法律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拓宽、拓深,海华永泰的专业领域也由原来的三大业务板块细分为金融证券、房地产与基建、公司商事、知识产权、国际业务、争端解决六大业务板块。


同时,在颜学海、冯加庆、张诚等七名创始合伙人的参与下,海华永泰的基本管理制度被制定、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律所人事管理制度、律师业务合作利益分配制度、业务审批等,为律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很快体现出来。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海华永泰的业务创收每年都能实现30%左右的增长。2019年度海华永泰上海总部创收4亿余元,全国总创收7亿余元。


在海华永泰改制、拓宽业务领域、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外界轰轰烈烈的律所大规模合并、扩张潮已经上演了多年。但海华永泰却从未想过以合并来迅速扩大规模,而是坚持在专业立所的道路上不懈深耕,默默修炼自己的“内功”。


沉淀多年后,2011年,海华永泰决定走出上海,首站即确定北京。对于海华永泰而言,北京分所是全国布局的第一颗种子,承担着海华永泰走向全国、服务全球的使命。第一颗种子播下后,海华永泰开始研究中国的发展战略,绘制海华永泰的“国内分支版图”。

2020年9月244.jpg

2014年,已经跻身上海律所前列的海华永泰开始思考下一步发展战略和路径。2015年年底,海华永泰完成了律所初期形态的建设,颜学海主任提出“三个十”战略:即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开设10家分所,加入世界排名前10的国际律师联盟,打造十个品牌专业。也是在这一年,海华永泰又一次改制,成为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所。


“三个十战略目标”的意义不言而喻,海华永泰逐渐彰显出“志在全国、面向全球”的雄心。如今,海华永泰已先后在全国近2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至此海华永泰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司法资源集中地和国家发展要地的布局,并设立全国协调管理委员会,负责整合、夯实和发展全国“一盘棋”。


全面腾飞走向国际


在上海,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巧妙融合,“海派”文化由此流传,并诞生了“海派律师”这一律师风格和流派,派生出大量兼容并蓄、国际化程度高的“海派律师事务所”。


作为“海派律所”的典型代表,仅仅停留在国内这个棋盘上并不能满足海华永泰的勃勃雄心,成为国际一流律所才是她的目标。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海华永泰于2016年8月正式加入了被钱伯斯评为全球律师联盟前三的TAGLaw,并相继在美国洛杉矶和西雅图成立分所,构建了连接150个国家、16000余名法律专业人士的国际合作网络。


伴随规模化发展的加速,海华永泰意识到律所亟需全面、深度的“体检”。2018年初,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余盛兴律师提出,要开发一种评价体系来衡量海华永泰的发展速度与治理的想法。半年后,海华发展指数就此诞生,在国内律师业属首创。(相关链接:重磅!海华永泰推出国内首个律师发展指数)据悉,指数以海华永泰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5个一级指标、49个二级指标、111个三级指标,来量化和客观体现一家专业法律服务机构2-3年的发展维度、发展速度与质量。令人欣喜的是,海华永泰2019年的指数较2017年有了58.5%的增长。

2020年9月245.jpg


如果说策略与制度是粗壮且有力的枝干,那么文化与价值观便是海华永泰蓬勃生长的养料。25个春秋过去了,海华永泰始终秉承“专业赢得尊重、携手成就理想”,以专业作为立足之本,坚持精细、高效的执业理念,赢得了数千家客户的广泛赞誉。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海华永泰的青年律师尤其重视专业,靠专业说话,把专业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对于海华永泰而言,青年律师是律所持续创新的源动力。目前,海华永泰的律师中有70%是青年律师。在上海总部的300名执业律师中,35岁以下的比例为70%,45岁以下的比例为90%。


25年来,海华永泰不断为青年律师赋能,培养强干的人才梯队。为了更加系统化、平台化赋能青年律师发展,2019年,“海华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全球办公室青年人才执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总分所跨区域合作的关键渠道、律师跨专业、跨行业和多领域交流的主要阵地。


一直以来,海华永泰都将青年律师作为律所发展的主力军。为了凝聚这一年轻、朝气蓬勃的群体,海华永泰更是首创了业内“时尚党建”这一概念,勇于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如创办“海华文艺社”“海华读书会”“海华故事角”并组建旗袍队、酷跑队等。


2019年4月,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党委成立,其紧跟时代的创新特色成为中国律师业的党委行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华永泰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把党建作为“助推器”,践行“党建强、队伍强、律所强”的发展理念,统领全国的党建工作,力争把海华永泰打造成为有底蕴、有情怀、有担当的精品大所。


大所之大,不仅在于规模、人数、创收等等客观维度,更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海华永泰始终坚持“党建+社会公益”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强化律所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竭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


2020年初,举国上下抗疫之时,海华永泰全国联动,筹集近百万元购置五批紧缺医疗物资驰援湖北,后又筹集8万元救助疫后失学女童。2018年1月,海华永泰筹集了10万元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2017年,长沙爆发了特大洪水,海华法律人迅速募集了30万元捐助给长沙灾民。


同样,一家有担当、责任感的大所,所在意的也绝不仅是自己与客户的利益,而是更广泛的公众利益。在律师事务所成立20周年之际,海华永泰精选了45个优秀案例,汇编成《律匠I》一书,将二十年来的办案经验传播给更多、更需要的人们。2020年,成立25周年之际,海华永泰再次把近几年的案例辑集成册,《律匠II》正式面世。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初,海华永泰总部办公室将迁至陆家嘴中心的富士康大厦,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