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EN

各从所欲,皆得所愿——我和海华永泰

2020-05-12

形神并趋,心神内动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虽难以探求古人此言的真实指向,但基于中国文字六艺中发达之象形,自可做一番望文生义的解读!


朱子曾言“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于山;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于水。”显然普通人难达仁者或智者的境界。


当然,仁者或智者如何才能究竟也尚无定论。但是,仁者或智者,或二者所秉持的人生底、道与德,千百年来却深深影响万千后人。


我也簇新复古热闹,乐于钻进故纸堆,于前人遗留的精神财富中定位人生坐标,虽至今未有所获,亦自得其乐!


随着时日,个人越发求简单,唯稳定;不喜于花里胡哨、故弄玄虚的伎俩;亦不喜见异思迁、随波、随遇的人际安排;乐于驻脚于围城之中,静静探求人生奥秘,打磨个人的人生天国!


经年累月,这零星的变化渐成了固守的思维——不轻易突破围城,不轻易因外在场域或工作地点影响精神城堡的构筑、夯实。久而久之,我便“懒”于过多关注外在的“形”,更关注内在的“神”。


职是之故,更换工作单位或职业场所,便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


可是生命或生活总有拨弄人的一面,有时候,你越是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越会接踵而来,黏着不放……


因缘际会,心领神会


2017年年末,突然产生突破围城的念头——另寻律所!


恰是在这时,与友人的一次闲聊之中,偶听得“海华永泰”!


初听这名字,感觉怪异,似乎多少有点“日本式”风格(因为日本人取名大多是四字)。这是我内心所不喜的。还好,我没有因名废人之癖好,也就没有擦肩而过的遗憾!


因缘际会,结识了律所的部分创始人,初到律所,我并没有发现啥亮点,与部分创始人的交流,也大多是直白交心的话语,偶尔间还会有悬空飘忽不定之感。


唯一也是第一次触动心弦的,是这里的人——人不多,却显忙碌,脸上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恰好是“厚德重法”(按,律所悬挂的一枚匾牌)的注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初次言谈后,印象不算差,也就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会面洽谈。数次会面,虽没有高谈阔论,但每次的言论话题无不是从实出发,点滴拨云见日,共同描绘未来发展蓝图。交谈重心,无不围绕律所战略规划与地位、专业建设和提升、青年律师培养、律所文化建设,律所知识管理,律所品牌建设等常态问题。


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谈论,亦是彼此深入了解的过程 ,是我们在寻求理念上的共识,格局上的相似维度。


有了意识形态上的共鸣,行动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应邀进驻律所作观察员,亲历感受、判断它是否符合心仪的律所标准。于是,我便借道海华永泰临时办公。其间,我有幸假以昆明分所的成员,受邀参与深圳分所开业,见到了总部部分创始人和高级合伙人及现有分所的参会高级合伙人。


当时,就我所闻,亦没有觉知与会人员中,有类似圈里如日中天的人物。后经打听,才得知海华永泰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只是海华人不喜借他人之口大肆包装而已。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都会报以好奇之心,尤其是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既然有意与海华结缘共处,自当了解其全部,譬如海华在行业内的认可度。经查询,海华在业界颇低调而务实,并没有蹭行业宣传过肆的热度,也不跻身营销行伍自吹自擂,而是静静地自我修炼。


这或许正是我内心所寻的,好好做自己,自己好好做。倒不是事不关己,也不是闷头发财,只是深知人生需谨言慎行才能更好修身立命。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唯有修炼好内功,做好自己,而后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逐渐的了解,我获得了解海华的更大的平台,即首次忝列海华永泰全国高级合伙人会。会议中有幸聆听了海华声音——务实而意赅,让我认识到海华内在的品质,它具备这个时代所需的务实精神,慎行品格。


这不正是从事律师执业的务实笃行范本么?正是这次会议,让我坚定了加入海华的决心,我与海华,共同期许着不负如来不负卿。


重新定义,伺机破浪


走进海华,成为海华人,是我较为谨慎的选择。今年,恰逢“海华永泰成立25周年”,除了细数与海华的相识相知,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海华永泰精神取向的所悟和其寓意。


“海”为涓涓细流融汇而成,既象征着博大无疆,亦指引着为人低头之道!“华”寓意共谱华美乐章,振奋人心,引领向上。“永”暗喻人生须臾,不在人生长短,重在精神传承和传播,如此方能与天同寿,与地同久。“泰”,象征否极泰来,更内含泰而不骄的旨意,人生的一切都将在“泰”中升华。


作为海华人,自当以海为疆,以华为章,以永为存,以泰为康。不为外在的形所惑、所缚、所固,当为诠释“海华永泰”所蕴含的神而明、而变、而动,以实现“各从所欲,皆得所愿”的职业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