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EN

人生的意义——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

2021-07-09 作者:李承蔚(昆明)

印象中,好多年没有这样痴迷的看书了。回首过去,我个人,是不太喜欢看各类小说的,哪怕是青葱岁月阶段,对琼瑶等阿姨笔下的那类小说也是不屑一顾的。


不过,凡事有例外,对经典的小说,还是怀着崇敬的心去欣赏的,尤其合脾胃的经典小说,仍能激发出青葱少年的那股狂热劲儿——好比长期陷入饥饿的人,遇见满汉全席,迫不及待,胃口大开的场景。


《穆斯林的葬礼》是近年看过的,当代小说中的较佳作品,个人觉得比我所钟爱的《人生》《白鹿原》更有深度,别具气质。《穆斯林的葬礼》阐释了整个人生,尤其揭示了人生的终极追问——至少是众多答案中的一种。


《穆斯林的葬礼》行文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采取“古今”切换的时间逻辑呈现,以宗教的肃穆、玉的洁、技艺的巧、千古流传的历史厚重烘托,加之情感的细腻、人物的鲜活,感人至深,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就这书名,便注定是悲剧,也彰显了生命的厚重。说实话,普通老百姓,是很忌讳这样的书名的,一开始,我也不太喜欢。只是碍于多人推荐,为不辜负朋友的好意,趁这次出差,顺便捎带,以了心愿。


或许不少人和我一样,不喜欢品尝他人已品尝、咀嚼的东西。所以,此处也就不过多摘录本书内容,情节。


本书以“玉”与器的演变历史为背景,自然赋予了人生的厚重。人生因历史才显得厚重。而玉不只是物,她已经承载了历史人文,物是人非,玉在不同的时空流转,觉今是而昨非,逝去的已为滚滚红尘,留存而下的是温润的玉。这是否隐喻,人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在不同时空中流转,愈加经历风月,承载了人世多少悲欢离合——红楼梦不也是风月债的叙事么?


可是,玉毕竟是物,在商人眼里不过是商品而已。正如英国商人沙蒙·亨特向韩子奇所说的一番话,如果商品不能在你手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它就等于没有价值!2可韩子奇却并不这样认为,“这些东西仅仅凭钱是买不来对,那是韩子奇的心血和生命,那是一部活的历史,那是一条滚滚不息的玉的长河……”3原本韩子奇不过是跟随吐罗耶定巴巴的一个孤儿,一同去麦加朝圣的,那是多么清静自在、充满生命神圣而理想的状态,或使命,可一旦见到了玉,诱惑之下,便放下了朝圣正途。这就是他最后悔恨的,“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他离开来吐罗耶定巴巴,被虚幻的凡世蒙蔽来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他一生中总是被玉所驱使,如果不是因为玉,他也许每一步都不是这样走过来的”。4当然,在此意义上,玉又不只是物,它是富有生命的,蕴含着今人古人的精血,怎能不如那“落红”(毕竟落红不是无情物)呢?


玉又是高洁、温润的。这不就是做人应有的品质么?在穆斯林世界,是不容一夫多妻,也不许一妻多夫的,这不就是守身如玉的戒律么?玉儿、新月不正是玉的化身吗?


玉也是客体。无论作为商品,还是物,她客观上待人是一视同仁的,无论如何流转与变迁,她总是静默不语,或不言自明的。正如“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5其实,诗人早说过,“梦里不知身是客”。岂止梦里才知啊,醒来仍是。个体的人不就是因灵魂寄身躯壳,才在世上走一遭么?这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死就是发生一种变化,就是灵魂从这里迁移到别的一个地方。6


或许正因为生命是借宿在肉身中安身,才有“吾有何患,唯吾有身”的论断。作为借宿者,自然受制他人,受制外物,但这个受制,是完全被动的,还是可以由灵魂反客为主,存有争论。笔者以为,人不完全受限于宿命论,人是可以自我主宰的。《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精神内守,以至于恬淡虚无,臻至各从所欲,皆得所愿——不就是,人可以自主吗?所以,虽然灵魂是借宿者,是客,但并非完全听天由命,听任摆布。


当然,也有肉身不听使唤时候,这就是人天生不平等的源泉,肉身差异也带来了灵魂安身的差异。沉重的肉身有时也包裹了不少美好的期待,令其窒息不显,亦累赘、扼杀了不少梦想与希望。人的灵魂犹如玉,身体犹如买家卖家,灵魂总在买家卖家手中流转、承传。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在世,总须活在情感、事业世界里。人总是有情感的,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情感,就为绝情或无情了。人是无论如何不能脱离情感的,否则,真的就畜生不如了,其实,这样说,有亵渎畜生的嫌疑,众知,不少畜生也是有感情的。《穆斯林的葬礼》将亲情,爱情,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代人的情感,两代人的爱情,楚雁潮与韩新月,由师生情转化为爱情,陈淑珍与韩新月由友情转化为亲情,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情味足的,否则,就没有了人情味。当然,也有友情、爱情、亲情反目成仇的,比如碧儿与玉儿俩姊妹。当然,世间的爱恨情仇,不少是因情而生,也有因物或钱财而生的,这也是佛家要破执的原因。韩子奇在碧儿、玉儿两个人的情感世界中波澜四起,种下了“恶”,这也直接造成了新月在感情世界的悲剧。而玉儿,新月,韩子奇,楚雁潮都是情感极为敏感而丰富的,可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这也是教人生死、催人断肠的爱情所致。


其实,他们内心又是极为丰富,却又讳莫如深,不轻易表露,几近通心、通神,自然心领神会。而心又是神之舍,足见,内心深处驻扎的是“神”或灵魂。


人的生死无非就是瞬间,是灵与肉的分离,魂与魄的分开。除了修行灵魂外,其他都是无足轻重,不足道哉的。


12021年5月14日出差贵州黔西,作为债权人代表参加破产会议。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养成习惯,随身携带书籍。尤其根据具体情形,比如出差的时长,带上足够的“精神粮食”,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或消遣闲暇时光。

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第3版,第369页。

3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第3版,第395页。

4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第3版,第604-605页。

5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第3版,第398页。

6 [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华夏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38页。